我校中药学专业在广东省内具备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广州日报、南方日报、学习强国对中药学专业师生进行了报导。
亦师亦友“筑梦人”,省职教城教师耕耘一线显风采
记者 苏晨 梁素雅 09-10 08:34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广东省职业教育聚焦应用型办学方向,坚定走扩容提质、改革创新、产教融合的路子。如今,职业教育站在时代风口上,这一领域将成就一代人的梦想。
身在职教,每位基层教师都是“筑梦人”。他们辗转于学校和企业之间,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他们教给学生终生受用的知识与本领,更以一颗至诚之心,行走在育人的路上。在他们的指引下,学生点燃理想之灯,追求求学梦、就业梦、发展之梦……
今天是第37个教师节,《南方日报·清远观察》聚焦广东省职教城的教师群体,让这些默默耕耘在一线、培育技能人才的老师们走向前台,讲述他们的故事、展示他们的风采。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陈少珍:
古代“高科技”的现代调教
9月8日下午,陈少珍正在给2020级中药学专业学生讲授中药调剂技术。
这间长年弥漫着药材味的教室,此刻被一股活泼又严肃的氛围笼罩着。
身穿白大褂的学生一手掂秤,一手抓药,动作生疏又小心。陈少珍忙不迭地在学生之间穿梭,手把手教他们使用戥秤。她说话时语气急促,有时忍不住轻拍学生的手背。
“吃药是治病救命的,一个疏忽大意可能导致延误病情,甚至危害生命,必须严谨对待。”陈少珍是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药学院中药教研室主任,从事高职中药学专业一线教学工作已有15年。
经过去年的教学,师生们已经是“老相识”了,课堂很快便进入状态。陈少珍在课间见缝插针地接受了南方日报记者的采访,其间还不时关注学生的举动,喊道“哪个家伙洒药了?”“称药时把手臂抬高!”
调配是当天课上的实操环节,让学生模拟在中药房掌握用戥秤称中药。考虑到大部分学生此前并未用过戥秤,陈少珍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一步步教起。她告诉学生这是古代的“高科技”,试图打破“戥秤落后”的观念,并在课堂设置了调配比赛,让学生互相计时,核对剂量,“给一点压力动力,他们马上就认真对待了。”
提起“学困生”,陈少珍有自己的看法。她至今仍记得刚开始教书时遇到的一名学生,他上课迟到后,大大咧咧地坐在教室最后一排。陈少珍有点恼火,在点到时特别留意了他的名字,并在课上点名。后来,这名学生找到陈少珍,惊讶地说,“老师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那一刻陈少珍意识到,学生需要被重视的感觉。
在教学生涯中,她尽量多和学生接触,去发现学生的潜能,希望师生相互信任、彼此接受,在建立情感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凭借独特的教学风格,陈少珍被评为“学生最喜爱的教师”,学生钟楚钦认为,她的课堂生动有趣,在很大程度上开阔了自己的知识面。
“我是他们的专业课老师,也是研究室主任,他们将来的成长、就业我也要关注,感觉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谈起对学生的期许,陈少珍说,希望他们有一个好的人生,踏踏实实做人,明确职业规划,涌现出更多医药行业骨干。
【一线实践】广东省职教城热议两办发文支持职教,快来听听他们怎么说?
地方平台发布内容
广东学习平台
2021-10-15
订阅
作者:苏晨 王卉青
10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引发各界广泛关注。《意见》出台后,10月14日,南方日报头版刊发文章《十万生力军 湾区新力量》,聚焦了广东省职教城为广东制造业“蓄才”的探索与成效。
近年来,省职教城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在为大湾区输送技能人才的同时,也立足清远本土,以高质量职业教育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摄影:曾亮超)
“《意见》的出台,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类型、同等重要’,更好地推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落实落地。”广东省职教城(清远)事务中心主任段习文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对人才的需求比以往更加迫切,作为省职教城建设者和职业教育事业参与者,既备受鼓舞,又深感责任重大。
段习文认为,南方日报头版文章传递了“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信号。“接下来,我们将继续高质量建设省职教城,为省职教城的师生做好协调服务,推动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着力将省职教城打造成中国职业教育的高地。”
近年来,省职教城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在为大湾区输送技能人才的同时,也立足清远本土,以高质量职业教育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对于《意见》中提到的“加快培养乡村振兴人才,鼓励更多农民、返乡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副校长徐丽香感触颇深。她介绍,近年来,广东科贸职业学院通过举办“农民学院”、设立“乡村新闻官班”等,培育了一批高素质农民和技术技能人才。下一步,学校将夯实农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并举,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人才和智力支持。
《意见》的出台,也让身处一线的职教师生倍感振奋。清远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技术专业主任林昆说,他将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教育改革创新,通过加强实践教学、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等,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学习参与度,帮助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练好专业技能,力争成为新时代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乃至大国工匠。
“职业教育迎来春天,我们也更有信心去学习专业技能,更有前进的动力,在不断探索中明确以后发展的方向。”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2020级中药学专业学生钟楚钦说。
(作者单位:苏晨:南方日报;王卉青:广东省职教城(清远)事务中心)
来源:南方+
作者单位: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林伟杰 武海林
原创 清远日报 清远日报 前天
收录于话题#你好省职教城1个内容
随着广东金融学院进驻,今年秋季,位于清远市的广东省职教城内高校达到10所,在校师生近12万人。这座备受瞩目的“新城”,究竟藏了什么宝藏?大学生们如何从祖国的花朵修炼成“大国工匠”?清远日报推出“你好,省职教城”系列vlog,每周持续更新,跟着小编带你一探究竟!
校内开店创业、
课上调配药方,
拥有中国传统文化小街、
清远中医药文化宣传基地……
在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读书
是怎样一种体验?
今天,小编跟着岭南学子
进到校园当一天大学生↓
清远日报,
校内开店创业、课上调配药方,拥有中国传统文化小街、#清远 中医药文化宣传基地……在#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读书是怎样一种体验?今天,小编跟着岭南学子进到校园当一天大学生。 随着广东金融学院进驻,今年秋季,位于清远市的#广东省职教城 内的高校达到10所,在校师生近12万人。这座备受瞩目的“新城”,究竟藏了什么宝藏?大学生们如何从祖国的花朵修炼成“大国工匠”?#清远日报 推出“你好,省职教城”系列vlog,每周持续更新,跟着小编带你一探究竟!
“创客空间”:梦想起飞的地方
3D打印机的打印头缓缓移动,一只兔子模型逐渐成型,看着计算机上的蓝图变成实物,一旁的学生发出阵阵欢呼。肖凯刚也是其中的一员。他每天下课都会往这跑, 3D打印、电子设计、数控技术……对于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二年级的学生肖凯刚来说,这里是梦想起飞的地方。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清远校区的“创客空间”。
这里是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清远校区的“创客空间”,设立7个双创真实实践项目,包括3D打印、电子设计、数控技术、木工、陶艺、服装设计以及咖啡经营,是开拓学生思维、提供创作灵感之地,学生在这里开展真实创业项目。
“创客空间”,学生在这里开展真实创业项目。
如果要问在岭南职院读书是怎样的一种体验,对于肖凯刚来说,是从“创客空间”所体现出的对实践能力、创业创新能力的重视和培养。
“模拟药房”:中医药教学的实训基地
校区明德楼的中药调剂室,学生正在进行中药饮片处方调配的练习。
在清远校区明德楼的中药调剂室,学生们正忙得热火朝天,打开一个个小抽屉、取出药材、称量……走进中药调剂室仿佛来到了一个大药房,学生正在这里进行中药饮片处方调配的练习,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需要按照竞赛标准在15分钟内准确完成3剂饮片的调配。
大健康产业是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的主要特色,而中药学实训课、护理实训课是学校最具特色的课程。中药调剂室是集教学、科研、中医药文化、竞赛与科普宣传为一体的综合性模拟药房,是学生见习、实训、传统技能培训的重要基地;护理实训室是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服务平台,推进虚拟仿真实验的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护理基础知识和综合实训技能的学习途径。
护理实训室的基础护理课程。
除了中药调剂室和护理实训室,中药标本馆也是岭南学子们的“宝藏”基地。馆内琳琅满目地摆放着各类中药标本,包括中药标本真伪展示区、方剂与中成药区、贵细和动矿物标本展示区、中药炮制场景区等 10 个展区,并配有全国中草药分布查询系统、现代中草药查询系统、以及方剂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2020年,该校中药标本馆成功申报“清远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现已成为清远地区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的文化名片。
中药标本馆。
学校名片
广东省民办唯一的示范性高职院校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1993年筹建的广州岭南文化技术学校,2001年5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是一所集医药健康类、电子通信类、现代制造类、财经管理类和创意设计类专业为一体的民办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也是广东省民办唯一一所示范性高职院校。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清远校区全貌。
学院现有广州和清远两大校区,有13个教学单位,43个高职招生专业(其中药学、模具设计与制造、软件技术、动漫制作技术专业是省级重点专业),并有省高水平建设专业群5个(护理、中药学、软件、模具、动漫)。
学院紧密对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行业需求,培养具有较高实践能力、创业创新能力的“博学而雅正,业专而技精”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统筹:黄馨 谭清梅
文字:黄然 黄馨
视频出镜/配音:黄然
图片/视频拍摄:邱炜民
视频剪辑:陈晓茵
绘图:谭清梅
实习生:张健愉 朱启青 胡家希
特别鸣谢:陈少珍 肖凯刚 方晓 何振鹏(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编辑:黄然校对:张鍪编审:张莉娜编委:樊沃夫
清远政务新媒体合作微信号:qyrbjun